钱江晚报:性格测评,使用不当会构成性格歧视


来源:

一个在导师、家长眼中及朋友圈表现非常优秀、活跃的女生,在参加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江西省分行的校园招聘中,通过笔试、面试后,却被第三方机

一个在导师、家长眼中及朋友圈表现非常优秀、活跃的女生,在参加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江西省分行的校园招聘中,通过笔试、面试后,却被第三方机构ATA(全美在线)判定在情绪上存在高风险,委托方江西省分行以此拒录。

究竟存在什么样的高风险,以至于难以适应快节奏的工作,银行方面没透露。我相信这家叫全美在线的机构,肯定是有一套测评性格、情绪的办法,问题是,这套系统是否真的科学,就值得打个问号了。

人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中,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焦虑,人的情绪还很容易受外界影响,比如刚好碰到一起窝心的事,也许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或者正陷于一场情感纠葛中不可自拔,这个时候,你去测,情绪自控能力自然差,依据一纸测评,就得出高风险的结论,是不是太草率了点。

高风险并不意味着会爆发,人还有自我修复的能力,情绪的调节能力,不能不考虑这一层因素。一个有过劣迹的人可能会改过自新,一个大家眼中的好人却可能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人性的复杂性连人类自己都无法精确测评,何况是机器?人还会根据外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反应,比如当得知自己在测试时,人会尽可能地展现好的一面而隐藏不好的一面,知人知面不知心,一个交往了一辈子的朋友,还有可能在一个关键时候看走了眼,AI是否能全面评估人性的这一复杂性,实在不容乐观。明察秋毫,见微知著,识人的本领一辈子都很难领悟。传统由人去测评,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尽量接近真实,还有修正的机会,可机器毕竟是算法,是根据资料的匹配,它的能力是有边界的,不能过于迷信。

这其实已经是人工智能领域最尖端的话题了,到目前为止,我们并没能看到机器人这种可能性。盲目引进这种性格测评,就可能造成对别人的伤害,尤其是在就业这样的事关人生、个人命运的大事上,更应该慎重。这就决定了,机器人测评只能是参考,既然笔试、面试关都过了,说明业务能力、基础素养是没有问题的,用人单位如果对性格有比较高的要求,不妨去学校找老师同学实地了解一下,这样得出的结论更客观公正。

而且,什么样的性格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到底谁说了算呢?你不能随意剥夺一个人工作的权利。除非有正当理由,不应该在性格、相貌、性别这些问题上设置就业门槛。否则,以利于工作名义做的性格测评很容易演变成一部分人对另外一部分人的性格歧视。

人性的复杂性、多样性,文明的包容性,都决定了,像基因测序、性格测评这一类的东西,其实暗含有很高的破坏规则的风险。基因测序,可能发现某些人身上具有高风险的致病基因,那怎么办,将这些人也拒之门外?性格测评就如同在找一个人心理上的犯罪基因,是文明社会的大忌。

这些看起来很炫目的现代科技,很容易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一些人的前途就可能被判了死刑。这就妨碍了社会公平公正,这种权力一旦被滥用,相当于扼杀了他们在社会上的生存空间,有很大的危害性。社会不能不对这种能力作出限制。

[责任编辑:]

频道推荐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