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变快乐,从停止这4类“精神自虐”开始


来源: 张德芬

最近,《五十公里桃花坞》又收官了。回顾整个第三季,还是在“海边喊话

最近,《五十公里桃花坞》又收官了。


(资料图片)

回顾整个第三季,还是在“海边喊话”环节的时候,被李雪琴赚足了眼泪。

她说自己是一个情绪很不稳定的人: “总是会因为一点点的事情陷入巨大的悲伤、痛苦和自我否定中。”

但好在有一帮朋友陪在她的身边,鼓励她、接纳她,承接她所有的负面情绪。

她才逐渐变成为现在这样一个自信开朗的人。

第二季的时候她就曾讲过自己因为身材、外貌,被喜欢的人否定,陷入了巨大的内耗中。

所幸的是,有一个女孩,用自己瘦小的身躯抱起了她,给予她最有力量的支持。

这是一种被人抱持后,走出内耗的幸运经历。

但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人,却是“曾经的李雪琴”。

时常深陷强大的自我否定和内耗陷阱中,无法自拔。

内在好像总有两个声音在打架:

一个想做点什么,去改变自己的窘境;另一个却在不断地打击、否定,极力去阻止自己采取行动。

最后在反复地拉扯和犹豫中,将自己的内在电量消耗殆尽。

这种内在体验用一个最近有点流行的网络词汇来讲,其实就是在对自己实施“精神自虐”。

“我再也不想被人叫做‘肥猪’了”

@桃桃,30岁,大龄未婚,白领

从很小的时候起,我就特别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尤其是外貌上的。

上小学的时候,我又黑又胖,很多人嘲笑我,骂我是“肥猪”。

我回去跟父母诉苦,他们却根本不当一回事,还说:

“平时叫你少吃点你不愿意,现在被骂了我能怎么办?别整天乱想这些了,把心思放到学习上去!”

大学毕业以后,我下定决心减肥,3个月瘦了20多斤。就连老同学们也说我蜕变了,变得越来越好看了。

可是,没有人看到我心里的苦,我对自己的挑剔近乎到了病态的程度。

只要我的体重增加了一点点,我就会绝食一天,然后疯狂锻炼;

听不得别人说胖这个字,就算说的不是我,我也会代入自己。

前段时间,我被查出有饮食失调症,只要我心理上认为自己吃多了,就会忍不住全部吐出来。

一方面,我为自己的健康感到焦虑,而另一方面,我甚至觉得自己还不够瘦!

真希望有一天,我能够放下所有的负担,好好地去大吃一顿啊!

“我努力去讨好每一个人,

这难道也错了?”

@老蔡,42岁,中学教师

这段时间,我的妻子正在和我闹离婚。

而她离婚的理由竟然是觉得:我太好了。

我很不能理解,我质问她:对你好难道也是错吗?

她却说,我没有错,但是这样会给她很多压力。

她说,我总是在放低自己的身段,她甚至觉得,我没有人格。

虽然我对她很好,但是她在我身边,总有一种负罪感,觉得压榨了我,在我面前,她就像是一个坏人。她说我可能是讨好型人格。

我审视自己,发现自己确实很容易讨好别人:

选专业的时候讨好父母,选择了他们认为前途好的专业;

工作了以后讨好同事领导,给我的工作从来不拒绝,大家都说我是好人;

结婚了以后讨好妻子,从来不跟她争,架都吵不起来。

我个人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是没想到在妻子的眼里,竟然成为了一种负担。

其实,我有时候也很讨厌这种性格的自己,但是我不敢抗拒,因为我讨厌冲突。

没想到,无休止的退让还是给予了别人伤害我的理由……

“前男友打了我,

我却总想他……”

@青青,28岁,研究生培训机构老师

我好像有吸引渣男的体质,以前不是遇到家暴男,就是遇见妈宝男。

比如我的前男友,他就是控制欲极强的人,动不动就没收我的手机,不让我和异性说话,甚至将我反锁在家里,最后是警察干预之后我才脱离了他的魔爪。

但是分手以后,我竟然还有点想他…… 我没有办法忍受空窗期 ,分手以后就一直想赶紧找个男朋友谈恋爱,看到朋友成双入对的我就难受。

最近,有一个男生追我,但是听朋友说,他对之前的女朋友很不好,经常动手打她。

我知道他很危险,但是我竟然在脑子里幻想,如果是我的话,是不是能够改变他?

我想我一定是病了……

“全职带娃几年后,

我成了一个废人”

@雅儿,40岁,二胎妈妈,全职带娃

生了老二后,我就一直在家全职带娃。

一段时间后,我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危机感。 我觉得自己越来越没有价值,除了带孩子什么都不会了。

为了疏通这种危机感,我开始考证,多学点知识总不会错吧?

于是,我一边照顾孩子,一边疯狂考证,会计证、二级建筑师证、甚至心理咨询师培训合格证书我也考了,我以为可以凭借这些证书在家里找一份兼职工作,这样如果我的婚姻、生活出现了问题,我也不至于流落街头。

然而,计划却赶不上变化。 没有实践经验,我的证书根本派不上用场。 如果我一直不去使用这些技能,那这些证书不就成了废纸了吗?

明明是想要用证书缓解焦虑,没成想,反而加重了我的焦虑感。

再回过头看家里的一地鸡毛,我就觉得自己是个废物。

工作工作不行,照顾孩子不行,我这样的人活着就是在浪费空气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

“精神自虐”的情况?

其实很多人,都有和他们几位类似的经历:

被人恶语相向、付出得不到回报、努力不被看见……

而导致这种情况发生原因,一是因为外界的人和事, 更重要的,是源于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

这种不安感的来源因人而异:

或许是父母的否定和控制,或许是同龄群体的排斥与攻击,又或许是挫折的受伤体验。

而为了阻隔这种痛苦,我们也会产生出不同种类的防御机制。

纵观所有来信朋友的故事,我们可以将防御机制大致分为4种:

第一种就是像 @桃桃 那样,总是对自己抱有负面的评价。

这种类型的防御多数是来源于童年时期养育者的否定,或是其他外界的否定。

因为被否定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为了避免这种痛苦,我们选择将他人的评价看作事实,去认同这种事实,如此一来,就不会产生委屈了。

可是, 过度的自我批评,会让我们处于一种弥漫性的悲伤之中 。看上去很快乐,其实内在很忧伤,对心理健康伤害很大,增加抑郁症的风险,需要及时地疏通和转化。

第二种是像@老蔡那样,无法明确健康的边界。

阿德勒心理学告诉我们,所有的痛苦都源自于人际关系。

而 无法健康划分自己边界的人,很容易为自己构建混乱的人际关系。

他们总是过于为他人着想,将他人的事当作是自己的事;又或者随意让别人入侵自己的边界,很难对他人说“不”。

这很可能是童年时期受到过度控制的结果。

因为反抗太累,索性放弃,变成一个没有主见,只会附和的人。

因为没有自己的想法,就不怕被夺走控制权了。

但是, 不明确边界,只会暂时性地维持表面的和平,作为个人而言,会在内心积累怨恨、愤怒和挫败感,久而久之,一定会发生爆炸性的毁灭。

第三种,是像@青青那样,允许自己被伤害,尤其容易形成糟糕的亲密关系。

哲学家萨特所说过:“个体生活是由自己的选择构成的,人自愿成为自己现在的样子”。

我们允许别人伤害自己,是因为给自己书写了悲剧性的剧本,将自己视作悲剧的主角。

“你瞧,我太惨了,没有人对我好,我过的不如意,不是我的错。”

将自己的悲剧现状推给别人,自己就不用为自己承担责任了。

或许,我们的原生家庭不如意,成长之后,我们依然把自己放在那个被动接受的角色中。

因为只有这样,才不用面对努力过后,却失败的结局。

然而这样的剧本,并不会为我们带来真实的幸福。

第四种,是像@雅儿那样的努力狂魔,拥有过度的上进心。

阿德勒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追求优越性”,适当的上进心可以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但是过度的上进心本质上不是为了变得更好,而是在表达:

“我其实很糟糕,如果不能变得更好一点,我是不被接受,不被爱的。”

有很多像雅儿一样的读者,或许小时候被身边的人忽视,只能努力学习,变得优秀,才能被看见,被关注,因此上进、努力,就变成了自己交换关爱的条件。

然而 这种条件交换的出发点,是对自己的恨意,而不是爱意。

恨意没有尽头,它只会不断延展,成为消耗我们的东西。

我们会越来越讨厌自己,越来越不爱自己,无休无止。

如何快速摆脱“精神自虐”?

我们和自己的关系,是我们与养育者,与世界关系的投射。

我们曾经没有被合理对待过,因此没能够发展出合理对待自己的能力。

但是,当我们长大了,投身于世界中,和更多的人接触,产生越来越多的关系。

我们会发现, 以前对我们来说可能有用的关系模式,如今却不适用了。

所以,为了强化内心的安全该,为了疗愈自我,我们应该学会和自己相处。

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做呢?

首先,我们要正确看待防御机制在过去所起到的作用。

它的产生原本是为了保护我们,因此我们不用过多地去纠结它的正确性,反而可以感谢它们曾经出现过,陪我们度过了艰难的岁月。

我们可以不带批判地感谢它的离开,因为只有别离,才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

大家可以去尝试做 「镜子练习」 ,去扭转防御机制带来的“负面限定”。

不断重复疗愈肯定句, 让“镜子里的你”与“你认为的你”重新构建一个新的正向认知回路。

具体的方法如下:

其次,我们要学会觉察“精神自虐”的信号。

所有关系里的伤害,都是从语言开始的。

无论是批判性的语言,抑或是沉默的对待,都是一种语言。

我们需要警惕思想当中出现的负面言语:

比如: “不够好”、“我很糟糕”、“我不被爱”、“我很差劲”、“没人爱我”、“我不值得”、“我的想法不重要” 等等。

每当出现这种自我攻击性的语言时,告诉自己停下来。

不要去思考,尝试活在当下。

去感受身体给我们带来的感觉,无论你是坐着的,还是站着的,抑或是躺着的,让我们的意识流遍全身,去体会身体带来的感觉。

你的头皮是否是紧绷的?你的四肢,是否是僵硬的?你的腹部,是否在跳动?

深呼吸,让清新洁净的空气,流遍我们的全身,去体会意识与身体相结合的感觉。

你会发现,身心合一,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

最后, 当我们已经理解了“精神自虐”形成的根源来自过去,那么我们还可以尝试触碰我们的内在 ,在那个最阴暗,最孤独的角落,寻找到我们的内在小孩。

拥抱Ta,安慰Ta,呵护Ta。

作为一名成年人,我们有能力,也有条件成长出能够接纳内在小孩的全部的内在父母。

让我们的内在父母无条件地去爱内在小孩,为Ta营造一个充满抱持感的内在空间。

如此一来,我们就能与自己建立良好的,自我同情的美好关系。

愿我们都能和自己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愿我们都能更好地爱自己。

*本文由作者 珂文创作,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策划 | 刘白

排版丨银古

[责任编辑:]

网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