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宏愿:全球研发中心城市2030年初步建成!|山水洲城记


来源: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

昨天,长沙开了一个重要会议——中共长沙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

昨天,长沙开了一个重要会议——中共长沙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在这次市委全会上,一个“关键词”占据绝对C位——“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这次市委全会的一项重要议程就是审议通过了《中共长沙市委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奋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这份重磅文件。与之配套的《长沙市加快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若干政策》)也于近日印发。


(相关资料图)

这份重磅文件,如何让长沙科创宏愿展翅?今天,百舸争流的湘水君就给大家聊一聊。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考察,为我们擘画了“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三个高地”之一,就是“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湖南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嘱托,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实力稳步提升,创新成果持续涌现。

2022年,湖南省研发经费投入达1158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1.4万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1.19万亿元;超级杂交稻不断刷新“中国产量”,“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频频展现“中国算力”,超高速轨道交通牵引技术支撑高铁跑出“中国速度”;北斗卫星、“海牛Ⅱ号”深海钻机、“京华号”超大直径盾构机、“深江1号”海底隧道盾构机等挺进“深空”“深海”“深地”……

如果说,“三超”“三深”等一批彰显中国速度、中国深度、中国强度、中国精度的重大创新成果和“三高四新”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近300项,是湖南科技创新的一系列关键“量变”,那么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奋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则是真正的“质变”。

在前不久的2023互联网岳麓峰会上,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提出,“谋划将长沙打造成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并作为全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四大标志性工程之一。

7月24日下午,省长毛伟明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等工作。

“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是长沙发展的长远之计、战略之举、现实之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桂英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专家座谈会,听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意见。

自我超越,勇攀高峰!这项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标志性工程”,为什么选择长沙?

一是长沙有“家底”。

——长沙有创新要素集聚力。

长沙的“人才政策22条”和升级版45条,认定31批高层次人才3148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43名、杰出创新青年146名,人才总量达302万,人才吸引力居全国十强;常驻和柔性引进两院院士64名,有24家市院士工作站、16家专家工作站;实施“国际化人才汇智工程”,累计立项海外专家引智项目393个,引进外籍(含港澳台)专家500余人次;成立市委书记任主任的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探索形成“政府引导+政策保障+金融支撑+全链条服务”科技创新“长沙模式”;构建“成果转化基金+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多元化投入体系,成立首期3亿元成果转化母基金和2亿元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资金。

——长沙有科学研究引领力。

长沙拥有高校58所,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4所,“985”“211”院校数量分居全国第三、并列第七;拥有独立科研机构99家,其中中央驻长机构16家、省属69家。

——长沙有技术创新策源力。

长沙实施“揭榜挂帅”重大项目和重大科技专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278项,其中领跑全球技术(产品)24项,产业链自主可控技术(产品)40项;累计获国家科技奖励117项,诞生了炭/炭复合新材料等一批世界级科研成果,涌现了全球最长臂架泵车、全球最大吨位履带起重机等一批“国之重器”。

——长沙有产业变革驱动力。

长沙是全国重要制造业基地,被誉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智能制造之城”“中国芯片设计第四城”,拥有全球第三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和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电子信息、储能材料等七大千亿级制造业产业集群,数字经济总量突破45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0%以上,占GDP比重达29.6%。

——长沙有创新环境支撑力。

近三年,长沙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65.86亿元增长到367.09亿元,增长38%,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比76.6%,居中部第一;世界计算大会、北斗应用峰会、亚太绿色低碳发展高峰论坛等各类高端科学交流活动和平台,吸引着中外一大批专家学者前来交流论道。

二是长沙有“宏图”。

“敢为人先”的长沙,一向有“舍我其谁”的气度。科技创新是赢得未来的关键。关键之时,更需要关键之为!把最好的地块留给科研机构,最好的风景留给科研人员,营造强大的创新集聚区,长沙吹响了新一轮“集结号”!蚂蚁集团、科大讯飞、德赛电池闻讯而动,落子长沙建设研发中心……

——长沙的科创宏图,在立足长沙找差距。

相比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长沙虽然在现有科创实力上还有差距,但在奋起直追的路上,长沙做到了“若登高必自卑,若涉远必自迩”!中非经贸博览会、“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等开放平台落地,让长沙越来越有“国际范”;湖湘文化特质与科创基因的契合,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精神,让长沙越来越有“实干劲”;山水洲城的美景,“两山四谷”的创意,夜生活背后的人间烟火气,让长沙越来越有“吸附力”。

——长沙的科创宏图,在放眼全国找特色。

奋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和呼应三湘儿女对美好生活向往期待的有机统一。《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显示,长沙在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中名列第10,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指数排名中名列第8。长沙的资源集聚力,对科技、产业、教育、就业、医疗等诸多领域的辐射驱动力,必能走出一条全新的、独特的科技创新之路。长沙有责任“走在前、作示范”,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长沙的科创宏图,在鸟瞰世界找先机。

长沙曾获得“全球人居环境奖”“东亚文化之都”“世界媒体艺术之都”“国际美食之都”等多张“国际名片”。在全球视野中推动城市创新生态融入全球创新体系,从而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是长沙将创意资源育化为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基于此,长沙把视线投向全球,在以智能、绿色、高端为特征的技术革命中,主动抢占先机,赢得主动。长沙“沉下心”来,坚决不走粗放扩张、人地失衡、举债建设之路,把“雄心”内化为提升城市软环境指数、文明指数、幸福指数、“网红”指数,吸引创意、人才、资金、产业、平台的全方位汇聚;“扑下身”去,使城市中的建筑、环境、文化、风俗等要素,均成为科技创新的孵化器。

科技创新事关国家民族前途命运。长沙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蕴含深远的战略考量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新征程,新担当,长沙必须以“走在前、作示范”的奋进姿态,不断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增创发展新优势。

为此,在省委、省政府指导支持下,长沙精心组织政策文件起草。6月15日起,长沙成立专班,分四组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调研,面向企业、湘商、校友、高校院所等发放3500多份调查问卷,组织多场座谈会,还专门听取院士、专家、企业家代表等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长沙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努力确保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方向正、定位准,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切合实际、科学合理。

明确发展目标,2030年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初步建成!

《实施意见》牢牢把握“功能布局基于全球、研发任务源自全球、研发资源来自全球、研发成果用于全球”的战略定位,旗帜鲜明提出要“全力将长沙建设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和世界影响力的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2025年,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框架基本形成;2030年,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初步建成;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实施意见》综合考虑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基础优势、问题短板、机遇利好等多方面因素,科学提出了阶段性发展目标,并细化到了具体指标——

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速达13%以上;各类创新平台2600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领军企业总部研发中心等五类研发企业(中心)200家以上;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3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0家等。

放大比较优势,聚焦问题短板,长沙将重点实施“七大工程”。

“任务书”“时间表”都已出炉,具体如何实施?

《实施意见》立足持续放大长沙强大的创新基因、丰富的科教资源、特色鲜明的产业基础和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等比较优势,聚焦研发平台能级、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问题短板,在“重点任务”中绘制了详细的“路线图”——“七大工程”。

一是研发企业(中心)集聚工程,引育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和领军企业总部研发中心,扩能升级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外资研发中心,设立保税研发中心。

二是战略平台支撑工程,深化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推进省“4+4 科创工程”,布局新型研发机构。

三是创新能级提升工程,加快建设湘江科学城集聚区、自贸区长沙片区集聚区,打造“三基地”(马栏山基地、科大金霞基地、大泽湖基地)。

四是产业集群赋能工程,赋能优势产业升级,支撑新兴产业壮大,引领未来产业培育。

五是成果转化增效工程,发挥高校院所优势,搭建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和应用场景,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强化区域创新协同。

六是科技人才强基工程,积极培引高层次科技人才,着力发挥湘商、校友作用,培育杰出青年科技人才,优化科技人才激励机制。

七是创新环境优化工程,充分发挥城市宜居宜业独特优势,提升保税和跨境研发便利化水平,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引育高端智库和服务机构,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推动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细看“七大工程”,既有有效之策,也有创新之举,突出了平台引领、产业赋能、成果转化、人才集聚、生态优化等重点工作,指导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强。

配套政策出台,长沙真金白银支持真材实料。

梳理29日印发的《若干政策》,长沙从集聚研发企业(中心)、打造战略创新平台、强化科技赋能产业、支持创新平台重点片区建设发展、加快创新要素资源集聚、优化创新发展环境等6个方面,明确了具体支持内容,充分释放政策红利。

6个方面20条措施,条条都是干货,真金白银实打实地推动长沙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细看《实施意见》《若干政策》,长沙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全会精神在各市直部门、区县(市)、园区、高校院所、企业等与会代表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备受鼓舞、倍感振奋。

目标鼓舞人心,号角催人奋进,市直部门在行动!

“科技部门是长沙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主力军。”市科技局围绕“七大工程”,将充分发掘“科技湘军”潜力,赋能优势产业升级,支撑新兴产业壮大,引领未来产业培育,推动长沙产业链的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城市兴衰看创新。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前景广阔,未来可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围绕“标志性项目建设”抓统筹,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融合,围绕“国际化营商环境”求突破,为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提供最适宜的“阳光”“土壤”和“空气”;

“立足长沙,面向全球,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既是奋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新标志,又是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新动能,更是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新机遇。”长沙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始终坚持产业立市、产业强市,紧盯先进制造业这个主攻方向。

聚势赋能发展,矢志跨越赶超,区县(市)园区在行动!

望城区将坚定“一二三六”发展思路,坚持吃改革饭、走创新路,突出企业主体地位、人才关键支撑、平台核心优势;

宁乡市将继续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纵深推进“双十双百双千”工程,用好国家创新型县(市)平台,构建县域科技创新“大平台”;

天心经开区将全力打造“三大高地”——数字经济、大健康产业发展新高地,创新人才集聚新高地,营商环境首善高地。

持续创新攻坚,争创丰硕成果,高校院所在行动!

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将持续围绕先进计算、大数据、数字经济与数字化转型等领域,加快推进有组织科研,集聚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赋能;

芙蓉实验室将开展有组织的科技攻关,将临床问题提炼成科学问题,重点开展精准医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前沿交叉技术探索,引领原创性成果重大突破;

长沙联合产权交易所将打造“数智化”产权交易平台,为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公开披露、评估评价、转移转化、融资质押等全流程服务,推动知识产权转移转化。

勇担时代使命,注入强劲动能,长沙企业在行动!

中南智能将在工业机器人的细分领域不断钻研,攻克更多行业基础性、共性、关键性难题,推动传统制造企业不断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转型升级;

拓维信息将继续坚持“领先的软硬一体化产品及服务提供商”的发展定位,围绕多项基础软硬件“根技术”科技领域加大本土化研发布局,塑造湖南计算产业竞争新优势;

大科激光作为新晋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将在光源技术、激光应用、结构工艺等方面进行深度挖掘和布局,促进云激光技术的发展,使激光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威胜集团将以国内能源计量行业“排头兵”的角色推动行业进步,牢牢把握全球能源计量和能效管理重大需求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发展机遇,以“中国精度”为湖南制造业打造新名片。

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奋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长沙,其势已成,其时已至。(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登辉 凌晴 彭培成 尹玮 刘俊 黄汝兮 徐运源 吴鑫矾 吴颖姝 朱泽寰 朱华 张禹 洪虹 范宏欢 周辉霞 刘攀 ;校读:肖应林;朗读:肖泽晨)

[责任编辑:]

网罗天下